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请点击 这里 进行升级

怎样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成长?

生态环境 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 科普课程

教学目标

1. 学会思考和设计观察、记录蚕宝宝成长的方法。 2. 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方法,并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3. 学习词汇:幼虫
显示全部
+1 2 人觉得很赞

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

学习成果评价

【探究能力】

  • 层次1:不能设计出观察、记录蚕宝宝成长的方法。

  • 层次2:能够设计出观察、记录的方法,但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想法。

  • 层次3:能够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观察记录的方法,并且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背景

蚕的幼虫期为二十五天左右,大体为一龄期四至五天、二龄期三至四天、三龄期四至五天、四龄期六天、五龄期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在这期间,学生将对幼虫期蚕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上节课,学生已经对蚕的生长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已开始进入饲养实践活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对蚕进行一个较长期的饲养过程,对此,学生一般都会感到兴奋。本课将引导学生知道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将要如何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材料:学生小组饲养的蚕、放大镜、尺子、小组记录单、集体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集中话题

1、分组方法同上一节课。


2、回顾一个星期以来学生对领养的蚕的观察。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四周巡视,了解学生饲养蚕的情况和蚕的生长情况。

  • 你们是怎样饲养蚕宝宝的?发生过哪些特别的事吗?

  • 你们养的蚕发生变化了吗?

  • 你们都观察到了哪些变化?都是怎么记录的?


2、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一些学生的记录,组织学生讨论:

  • 他的记录完整吗?你还有什么补充?


3、告诉学生:蚕宝宝出壳以后,我们叫它蚕的幼虫。蚕的幼虫已经开始慢慢长大,我们将要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它的成长情况。

探索与调查


1、让学生根据一周以来对蚕的观察,思考今后蚕还会有哪些变化,如何记录这些变化。发放小组记录单,让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四周巡视、启发和鼓励。

  • 你想观察蚕宝宝哪些方面的变化?(颜色、长短、外形、吃食的多少等)

  • 可以利用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

  • 你想怎样记录你所观察到的变化? 

  • 你准备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多长时间记录一次?

1589254920523323.jpg

 照片来源:北京亮甲店小学     


2、请学生用他们讨论好的方法对蚕进行一次实际的观察和记录。如记录时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


回顾与反思

1、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各组进行汇报。根据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观察记录单的基本模式。教师将基本模式记录在集体记录单上。

1589255132940428.jpg

照片来源:北京亮甲店小学


2、让学生将讨论好的基本模式记录在自己的学生活动手册上,再准备一本练习本作为专门的养蚕记录本。提醒学生,养蚕的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都要依照讨论好的方法,仔细地进行观察和记录,这样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养蚕记录,详细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1589255324952593.jpg

照片来源:北京六郎庄幼儿园


3、布置任务:让学生下节课带一些他们认为蚕可能会吃的食物过来,下节课将会带领他们探究“蚕吃什么?”


教学建议


1、对于蚕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如颜色、长短、外形、吃食的多少等。或许学生还会想到更多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其积极思考。

2、观察蚕的长短变化,可以借助尺子来测量,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测量和记录蚕的长短变化。如学生不会使用尺子,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使用尺子的方法。观察蚕的外形变化,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蚕吃食的多少,可以将桑叶撕成差不多大的小片,看一条蚕一天可以吃多少片。

3、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照相机拍摄出每天蚕的变化,使他们的记录在文字基础上更加生动、活泼。但是要提醒学生不能忽视文字的记录。

4、教师可以准备一块“养蚕”专栏,让学生把养蚕各个阶段的照片贴在上面,还可以把一些好的记录展示在专栏里。也希望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5、在形成观察记录单的基本模式时,尽可能使用学生容易记住和记录的简单文字或图画。在选择记录方式时可能学生之间会发生争执和冲突,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说明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点,让学生自行选择记录方式。

6、这项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教师也可以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中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此外,教师的行动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所以教师自己也要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天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


小组记录单

第二课  观察和饲养蚕

    活动3:怎样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

小组名称:                      班级:                    日期:            小组成员:


微信截图_20200512120405.png  




集体记录单

活动3:怎样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

班级:                                               日期:

蚕宝宝观察记录(参考)

形式一:

观察日期:

观察记录人:

蚕宝宝的变化:

颜色:                (用肉眼观察)

长度:                (用尺子测量)

外形:                (用放大镜观察)

吃食量:            (几小片桑叶)


形式二

观察记录人:

观察日期

蚕宝宝的变化

颜色

长度

外形

吃食量

用肉眼观察

用尺子测量

用放大镜观察

几小片桑叶







课后小记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每个学生的能力发展做个评测:

日期:                                          评测人:

学生姓名

探究能力发展

层次1:不能设计出观察、记录蚕宝宝成长的方法。

层次2:能够设计出观察、记录的方法,但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想法。

层次3:能够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观察记录的方法,并且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想法

























课堂情况记录:

 

 

 

课堂趣事:

 

 

 

教学心得:

 

 

 

 

案例来源:

《蚕的一生/小小建筑师》(幼儿园 小学1-2年级) 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教学案例集·教师教学用书 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儿童发展和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

 

书籍简介:

《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教学案例集·教师教学用书》案例集是继《“做中学”在中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案例》之后出版的一套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做中学”案例集,其中包括适合5至12岁儿童学习的教学模块二十余个。“做中学”教学模块以《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内容标准(试用本)》和“做中学”九大原则为指导,围绕5至12岁儿童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需要培养的科学素质,由科学家、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组织的开发团队精心设计而成。

“做中学”教学模块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教师为儿童的科学探究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并引导儿童进行主动的探究,亲历发现的过程,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为了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目前的教学状况,每个模块在出版前都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做中学”试验区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开发者收集到大量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将各地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最终修订成本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