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主题科技活动“美丽乡村”专题学习

学习人数:1337

5.0分

课时总数:21课时

开课班次

开课时间:2024-07-15结课时间:2024-08-15
收藏 (6)

免费

  • 课程简介
  • 课程目录
  • 课程评论
  • 结业证书
课程简介

一、通过具体活动主题和案例的分析,阐明科学调查、科学实验和体验活动的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帮助科技辅导员

了解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最后在分析活动的具体组织、管理和实施的基础上,解读通过青少年科学调查

体验活动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普及和深化的路径与方法,深入探讨在新时代“双新”和“双减”背景下如何助力青少

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可迁移技能,其内涵包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同生存。这是科技实践活动中

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活动指南编写的重要核心之一。本次分享将从概念解析和实践操作层面提供经验,帮助科技

辅导员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有效发展青少年的可迁移技能。

三、从仰望星空到嫦娥探月、羲和问日、天问探火,从成功发射卫星到建设空间站,从实现登陆、取样返回到行星宜居

性改造,人类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航。如今,新一轮太空竞赛已拉开帷幕,各国顶尖科学家们正不遗余

力的为实现人类的太空梦想而钻研创新,空间与行星科学将在不久的将来深入的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讲座旨在呈现

国内外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讲述正在开始的太空经济时代中,世界的局势及未来的发展。

四、从知识架构、认知层级和学科特点等角度介绍“星光闪耀”活动指南编写过程中的设计原则,引导教师理解课程背

后的内在逻辑,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针对独立主题活动进行详细解读和实操练习,帮助教师掌握更多使用细节,

提前预演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提供前置天文背景知识准备,保证课程顺利推进;基于

各个主题活动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条件,介绍更多可以开展的拓展活动,进一步拓宽活动指南的使用场景。


讲师简介
  • 叶兆宁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工程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学术工委会委员。
  • 赵博

    就职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2016 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取教育学博士学位,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探究与科学本质、校外科学教育、STEM等。
  • 崔峻

    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博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现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空间与行星科学系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顾问、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主编或副主编。
  • 张爽娜

    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有效载荷专业组成员、航天恒果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委。长期从事北斗、低轨导航增强、定位导航时等方向应用解决方案设计与产业推广等工作。主持翻译译著1部,编写专著3部,取得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奖、中位协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 刘茜

    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科普作家和科学电影撰稿人,有多种科普图书、影片和音视频课程作品。作品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教影视“中国龙奖”“科蕾奖”、吴大猷科普著作奖、中国科普作协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奖项。
  • 冯翀

    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副研究员、副研究馆员,2012 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天文科普工作,多次参加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共 12 项。
  • 陈红岩

    高级工程师,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北京植物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植物科普工作十余年,专注于植物科学传播工作。主要工作为植物科学知识媒介与载体的探索、青少年校外教育及环境教育工作方式的开拓。编著、参编《中国灭绝与再发现植物手绘图谱》、《话说月季文化》、《看图识野花》、《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科普场馆里的生物学》等图书,在《知识就是力量》、《生命世界》、《中国少年报》、《少年科学画报》等杂志发表植物科普文章160余篇。
  • 丁平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科学系主任。长期从事鸟类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领城研究,获首届“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1999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任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IOU)执行委员会委员(2006-2014)、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 史洋

    北京市野生动物教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编写出版了《自然北京-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自然北京-鸳鸯》等图书,国内首批自然体验培训师。
好评度 100%
写评论
给课程打分

课程学习证书

本课程学习完毕后,您可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官方承认的结业证书!

慕课电子证书

慕课纸质证书

如何获得证书

本课程获得资格证书

  • 结业考试分数达到 60分

符合结业条件,可以获得本课程的结业证书,电子版结业证书 会发到您的个人中心—我的证书—直接下载即可。

获得电子证书后可进行申请纸质证书,申请成功后,我们会将纸质证书邮寄给您。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福利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个人会员(有效期内)每年可以免费获得一次纸质证书,超过一次,证书费用半价(50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