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长度不仅会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也会随着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北半球一天中的相同时间里,冬天的影子比夏天的影子长,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我们提醒学生注意,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然后提问学生,他们认为随着季节的更替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在每个季节绘制太阳划过天空的明显轨迹来验证他们的预测。

可以使用软件或是在线查询数据来探究太阳的季节性变化。学生可以查找某年某日某时的天空数据,与进行实时的自然观测相比,这种获得数据的方式更加高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学生可以获取与某个特定问题相关的数据,在图表中记录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太阳观测数据记录单。他们查阅以下每个日期太阳的高度、方位角和轨迹,以及白天的总日照时间:3月21日(春分)、6月21日(夏至)、9月21日(秋分)、12月21日(冬至),并在一张放大的班级记录表上记录数据。接着,学生根据班级记录表中的数据绘制图表。用y轴表示不同时刻记录的太阳高度,x轴表示不同时刻太阳的方位角。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图表上标出数据(例如,红色=6月21日,棕色=9月21日),这样便于比较不同季节的数据。
将记录太阳轨迹的记录单放大到海报大小,这样学生就容易标注数据并进行全班讨论。由此产生的图形表明,随着季节更替太阳的轨迹有明显的不同。夏至太阳的轨迹比冬至高得多。春分和秋分太阳的轨迹相同。
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向学生提出以下有价值的问题:
关于一年四季中太阳的运行轨迹你注意到了什么?(虽然季节更替,轨迹的形状[一个弧线]和轨迹的方向[通常是由东向西]都类似。夏天弧度最大,冬天弧度最小。春天和秋天的运行轨迹相似或基本相同,且该运行轨迹弧度比冬天的大,但比夏天的小。)
如何比较一年四季中中午的太阳高度?(夏天太阳的高度最高,冬天最低。春天和秋天太阳的高度位于夏天和冬天太阳高度的测量值之间。)
如何比较12月和6月之间的太阳数据?(6月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比12月高,且6月看到太阳的时间比12月长。)
推断上述4天中每天下午3点影子的相对长度。哪个季节下午3点影子最长?哪个季节下午3点影子最短?为什么?(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天/12月影子最长,因为在冬天/12月下午3点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低。夏天/6月影子最短,因为夏天/6月下午3点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
在夏天和冬天,太阳的运行规律是如何影响气温的?对此你能得出什么推论?(因为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太阳光会更直接地照射到地球上。而且,夏天太阳在天空中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以上两种因素使得夏天的气温比冬天更高。)
起初,学生对太阳的不同运行轨迹感到惊讶。他们并没有预测到从一个季节到下一个季节太阳数据会有什么不同。当发现秋天和春天太阳的运行轨迹相同时,他们感到更加惊讶。
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入术语“夏至/冬至”和“春分/秋分”来命名记录单上呈现的各个时间段。